颌面部感染入院宣教
发布时间:2019-07-31 18:44:00
来源: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

定义:口腔颌面部感染是一种口腔科常见病。口腔颌面部感染既有红、肿、热、痛和功能障碍等感染的共同性,又因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特点,使感染的发生、发展和预后有其特殊性。感染(infection)是指由各种生物性因子,在宿主体内繁殖及侵袭,在生物因子与宿主相互作用下,导致肌体产生以防御为主的一系列全身及局部组织反应的疾患。
病原菌:口腔颌面部感染以化脓性细菌感染为主,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、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杆菌、绿脓杆菌等。
常见感染途径:
1、牙源性感染,细菌通过病灶牙或牙周组织进人机体引起的感染。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口腔颌面部感染途径。
2、腺源性感染
3、损伤性感染
4、血源性感染,多继发于全身败血症或脓毒血症,病情常表现得较严重。
5、医源性感染
临床表现:常表现为急性炎症过程,一般化脓性感染红、肿、热、痛、功能障碍,引流区淋巴结肿痛等典型症状。炎症反应严重者,全身症状包括畏寒,乏力,高热、头痛、脱水、白细胞增高、全身不适等症状。
颌面感染治疗:
1、局部治疗:注意局部清洁,减少活动和不良刺激。炎症早期可外敷药物、针灸、封闭和理疗,有消炎、消肿、解毒、止痛的作用。
2.手术治疗:局部脓肿形成时,应及时进行切开引流术,使脓液、坏死感染物迅速排出,减少毒素吸收;减轻局部肿胀、疼痛及张力,缓解对呼吸道和咽腔的压迫,避免发生窒息;防止感染向邻近间隙蔓延,防止向颅内、纵隔和血液扩散。避免严重并发症;防止发生边缘性骨髓炎。
3、全身治疗:口腔颌面部感染病发全身中毒症状时,应在局部处理的同时,全身给予支持治疗,并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抗菌药物。治疗中选择有效的抗生素非常重要。抗菌药物的选择,原则上应根据抗菌谱选择针对性的药物。
4、必要时需切开引流术,患者需以下配合:
(1)患者需完善术前检查如:抽血,心电图,胸透,B超,CT等
(2)如有发热,局部疼痛请及时告知医生护士。需多喝水,卧床休息。
(3)住院期间勿离开病房,术前一日护士会宣教手术前注意事项,医生会签手术同意书。
(4)患者术前做好个人皮肤清洁,洗澡洗头,成年男性需刮净胡须。
(5)手术当日留陪人一名,换好病人服,在病房等待护士通知上手术。
(6)术后卧床休息,局部使用冰敷,可有止血止痛作用。
(7)术后注意伤口敷料渗血情况,如有较多渗血及时告知医生。
(8)可进食少量温的流食,每次进食后应清水漱口以清洁口腔。
(9)医生会根据伤口渗血情况,决定换药时间。
温馨提醒:住院期间,请记住您的管床医生与护士。若有疑问请在早晨医生、护士查房时提出,以便解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