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创解决5岁患儿的先天胰胆管畸形问题
发布时间:2023-09-22 08:51:44
来源:本网

  近日,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孙大勇主任团队采用ERCP成功治疗一位5岁“胰胆管异位汇合并胆管结石”患者,该手术的成功填补了深圳市相关医疗领域的空白。

  5岁的小糖(化名)连续3个月反复发作性腹痛、发热和黄疸,辗转了好几家医院,接受了多次保守治疗,但症状仍未缓解,被外院医生推荐来到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。孙大勇主任团队接诊后,结合外院检查以及小糖的症状,确定了小糖的“梗阻性黄疸”由于“先天性胰胆管异位汇合并胆管结石”所致。

  “胰胆管异位汇合”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,胰管和胆管在汇合部位上发生变异,导致胰液和胆汁在非正常情况下混合。这种情况下,患者容易出现胆道感染、胰腺炎、胆管扩张等问题。

  一般这种情况在成人患者身上,可以使用十二指肠镜进行治疗,但是小儿的十二指肠腔空间小,十二指肠镜为侧视镜,在拉直镜身的过程中极易造成十二指肠穿孔并发生严重的并发症。由于“胰胆管异位汇合”为先天解剖异常,操作难度极高,与小糖家属沟通后,愿和医疗团队共同面对风险和压力,选择“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(ERCP)”治疗方式取石并解除胆道梗阻。

  “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(ERCP)”是一种有创性操作,可用于诊断和治疗胆胰系统疾病。虽然ERCP在成人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,但在小儿中的应用中相对较少。近年来,随着小儿胆胰系统疾病发病率的上升和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,ERCP已成为治疗小儿胆胰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。

  在手术过程中,孙大勇主任使用了ERCP技术,通过十二指肠镜进入患儿的胆管,并对其进行了造影。在造影过程中,发现患儿的胆总管下段中有多个结石。为了取出结石,孙大勇主任通过十二指肠镜使用取石网篮和水囊等器械,将结石逐一取出。在取出所有结石后,再次患儿的胆管进行了造影,确认没有任何残留的结石。

  

孙大勇主任手术中

 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,孙大勇主任采用了微创技术,尽量减少患儿的痛苦和创伤。同时,还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了密切监测,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。患儿恢复良好,未出现任何并发症,于术后第三天出院。

  

术后孙大勇主任与小糖及其家人合影

  ERCP是一种治疗小儿胆胰系统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,孙大勇主任团队成功地清除了患儿胆管中的结石,缓解了患儿的症状,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,为患儿避免了切口更大、创伤更大的开放性的外科手术。

  

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工作人员合影

  供稿: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冯爵荣

  发布: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健康宣教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