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5岁的小杜是一位职业厨师,在工作中突然觉得恶心头痛,还以为是厨房太密不透风,一开始小杜也没当回事,自己吃了布洛芬缓解疼痛,但是没想到头痛反复发作,甚至在工作中直接倒地晕倒了,家属和同事马上送他去了社康,在就诊时已经意识丧失、两眼上翻,同时口吐白沫、四肢抽搐,社康医生马上叫来120,把他送到附近的医院,在医院做了颅脑CT后,发现竟然是侧额顶叶脑出血!小杜被紧急送到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。
急诊医生又为小杜完善了头颅磁共振(MRI)平扫和磁共振血管造影(MRA)检查,结果显示右侧额颞枕叶血肿,考虑静脉窦血栓形成,随后收入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区,何毅医生团队接诊了小杜。这时,小杜剧烈头痛且不能缓解,双眼发红,情绪暴躁,为及时监测患者病情变化,防治病情进展,转入神经重症监护室(NICU)进一步监护治疗。
为进一步明确诊断,医生为小杜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,可见:上矢状窦、窦汇、右侧横窦及乙状窦未显影,这代表血栓已经完全堵塞了血管,使静脉回流受阻,造成颅内高压。经手术组内讨论后拟进行介入下静脉窦血栓溶栓/取栓治疗。
术前影像,可见因血管被堵塞导致部分血管未显影
术前CT,可见颅内有出血灶
8月2日,何毅医生团队为小杜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+颅内血管血栓去除术/溶栓术。术后留置微导管,持续微导管内滴注尿激酶溶栓治疗。8月5日复查全脑血管造影可见上矢状窦、右侧横窦及乙状窦显影,予停用镇静镇痛药物,患者神志转清,四肢活动好,经评估后拔除气管插管,治疗上继续予抗凝、脱水降颅压等对症治疗,患者病情平稳后转入普通病房进一步治疗。后患者头痛较入院时明显好转。因此,当药物治疗无效时,可以选择通过介入手术治疗,尽早解除病因、缓解患者症状,以达到挽救患者生命、更好的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的目的。
术后:何毅医生(左)刘晓佳医生(右)与病人及其家属合影
静脉窦血栓是怎么形成的呢?
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(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,CVST)约占所有脑卒中的0.5%~1.0%,多见于妊娠妇女、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女性以及<45岁的年轻人群。在正常人群中,CVST的年发病率在新生儿和儿童为7/100万,成人约为2/100万~5/100万。在我国,尽管CVST临床少见,但因其发病形式多样,临床表现各异,常被误诊或漏诊。常见病因包括感染、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、肿瘤、血液病、药物、遗传因素、物理因素等。
头痛为CVST最常见的临床症状,90%的患者会出现。40%的患者出现局灶性或全身性痫性发作;颅内压升高造成的视盘水肿,可使视力进行性下降;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,包括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、脑神经麻痹、失语及小脑体征。
MRV 及 CT是诊断 CVT 的有效方式,如考虑血管内治疗则可考虑使用 DSA 检查明确。
静脉窦血栓要怎么治疗呢?
目前,CVST的治疗方法包括对症治疗、抗凝治疗、溶栓治疗、外科手术治疗等。抗凝治疗是CVST首选的治疗方法。溶栓治疗使用溶栓药物如尿激酶、阿替普酶等通过静脉滴注进入全身血液循环,溶解血栓,或者通过介入技术将溶栓药物直接注入血栓部位,提高溶栓效果,降低出血风险。对于药物治疗无效,且存在颅内血肿、脑疝等危及生命情况的患者,可考虑手术治疗,如去骨瓣减压术、血肿清除术等,以缓解颅内高压,挽救患者生命。
CVST 的预后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、治疗是否及时有效、有无基础疾病等因素而异。总体来说,经过及时规范的治疗,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,预后较好。但仍有部分患者可能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,如肢体残疾、认知障碍、癫痫等,影响生活质量。少数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死亡。
因此,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对于改善 CVST 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。同时,患者在治疗后需要定期复查,以评估病情恢复情况和有无复发。在日常生活中,应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如合理饮食、适量运动、避免脱水等,以降低 CVST 的复发风险。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人群,如孕妇、口服避孕药者等,应加强监测,如有头痛、视力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。
供稿: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区 黄艳 刘晓佳 何毅
审核:健康宣教科
发布:医院办公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