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健康科普

【春暖花开,陪伴成长】深圳二院免费测骨龄、儿童身高义诊活动来了!

发布时间:2025-02-28 09:24:53 来源:本网 分享到:

  义诊亮点抢先看

  ● 免费骨龄检测(价值120元)

  ● 儿科专家一对一解读报告,定制成长方案

  ● 身高体重精准测量+生长发育曲线分析

  ● 矮小症/性早熟/肥胖问题专业答疑

  活动时间

  2025年03月07日(星期五)下午2点到5点

  建议这些孩子参加

  ● 4-15周岁,有身高困扰的宝贝们!

  ●身高异常:比同龄人矮半头、长期坐班级前排、年增长不足5cm。●发育过早:女孩7.5岁前乳房发育/10岁前月经,男孩9岁前睾丸增大/12岁前变声。

  ●肥胖问题:体重超标,BMI指数异常。

  ●从未测骨龄或半年内未检测的儿童。

  科学循证:为什么测骨龄?

  1.精准评估发育,骨骼年龄真实反映生长潜力,比实际年龄更可靠(依据《中华儿科杂志》骨龄评估指南)。

  2.预测成年身高通过手腕X光片,专家可科学推算未来身高范围(基于Greulich-Pyle图谱法)。

  3.排查潜在疾病骨龄异常可能是生长激素缺乏、甲状腺问题或性早熟的信号(WHO儿童健康研究数据)。

  4.个性化干预,骨龄偏小需营养运动干预,偏大需防早熟(《儿童内分泌学》临床建议)。

  参与流程

  预约报名→活动现场签到→现场量身高、称体重→拍骨龄片→给出评估结果→解读报告

  活动地点:

 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楼二楼儿保科门诊外候诊大厅

  报名方式:打开微信扫一扫报名。

  11.png

  活动名额有限,矮小及性早熟或者生长发育迟缓的小朋友优先,活动开始前1个工作日内会收到工作人员短信或电话通知,请家长们耐心等候。

  为什么要测骨龄?

  生长发育科普小课堂:家长必读误区深度解读

  误区一:“父母高”孩子一定高

  科学真相:

  1.遗传非唯一决定因素

  遗传因素占身高影响的60%-80%,但营养、慢性疾病、内分泌状态等环境因素可显著改变遗传潜力(《人类遗传学杂志》2020年研究)。例如,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即使父母身高正常,也可能出现严重矮小(《中国儿童矮小症诊治指南》)。

  2.“遗传身高”需科学计算

  靶身高公式:男孩=(父身高+母身高+13)/2±5cm;女孩=(父身高+母身高-13)/2±5cm。若孩子身高低于靶身高范围,需排查病理因素(《中华儿科杂志》生长曲线评估指南)。

  3.环境干预至关重要

  均衡营养、充足睡眠、适当运动可使遗传身高潜力最大化,反之可能损失5-10cm(WHO《儿童健康促进策略》)。

  误区二:过度依赖单一食物或运动“促长高”

  科学真相:

  1.单一食物无法满足需求

  牛奶富含钙但缺乏维生素D协同吸收;过量摄入红肉可能导致肥胖。建议每日摄入12种以上食物,涵盖谷薯、蔬果、蛋白、乳类(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)。

  2.运动需科学组合

  纵向运动(如跳绳、篮球)可刺激骺软骨,但需结合抗阻训练(如引体向上)增强骨密度。每周至少3次,每次30-60分钟(《运动医学》期刊Meta分析)。

  3.盲目补钙反增风险

  钙摄入超量(>2000mg/天)可能抑制铁、锌吸收,甚至导致血管钙化(《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》儿童补钙安全性研究)。

  误区三:忽视睡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

  科学真相:

  1.生长激素分泌高峰在深睡眠期

  夜间22:00-2:00分泌量占全天的50%-70%,睡眠不足(<8小时)可减少生长激素脉冲频率(《睡眠医学评论》2021年研究)。

  2.睡眠时长标准

  ●3-5岁:10-13小时(含午睡)

  ●6-12岁:9-12小时

  ●13-18岁:8-10小时

  (美国儿科学会AAP建议)

  3.睡眠质量影响骨龄

  长期熬夜会导致皮质醇升高,加速骨骺闭合(《内分泌学前沿》动物实验证据)。

  误区四:忽视肥胖对身高的影响

  科学真相:

  1.肥胖加速骨龄进展

  脂肪组织分泌的瘦素(Leptin)可促进性腺启动,导致骨龄超前1-2年,压缩长高时间窗(NIH《儿童肥胖与骨骼成熟度研究》2021)。

  2.肥胖抑制生长激素分泌

  高体脂率会降低生长激素脉冲式分泌峰值,使年生长速度下降10%-15%(《儿科研究》期刊Meta分析)。

  3.科学减重策略

  1.BMI≥95th百分位的儿童需筛查代谢综合征;

  2.干预核心:饮食结构调整(低GI食物)+每天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(《中国儿童肥胖诊断与管理指南》)。

  市二义诊儿科内分泌专家团队介绍


2.png

陈娟娟 主任医师(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)

  从事儿科工作20年擅长儿科常见病、多发病的诊治,尤其儿童内分泌及血液专业疾病,如:矮小、性早熟、地中海贫血、营养性贫血等疾病的诊治。


  1.png

  潘静 副主任医师(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)

  从事儿科临床及教学工作10余年,有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。研究方向为儿童保健及儿童内分泌疾病。擅长儿童生长发育监测、喂养指导、儿童营养评价、高危儿管理及早期干预治疗,矮小症、性早熟等。

 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简介

 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是医院重点学科,科室医护人员共有68人,其中正高职称3人,副高职称10人,具有博士学位 1 人,硕士学位 12人。设2个病区、开放床位76张。拥有新生儿呼吸机、儿童呼吸机、高频呼吸机、肺功能仪、视频脑电图机、脑干诱发电位/肌电图仪、脑功能监护仪、经颅磁治疗仪、脑循环超声治疗仪、认知语言训练仪、生物反馈仪、多感官视听功能检测训练和感觉统合早期干预训练系统等先进设备。开展业务有新生儿科、儿童神经、康复、血液、呼吸、消化、心血管、肾脏、遗传代谢病、疑难危急重症、儿童保健等。

  我院儿科在儿童神经修复治疗、地中海贫血规范化输血去铁治疗和管理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。儿童神经康复专科开展发育期脑损伤“一站式MDT”早期干预,儿童癫痫、脑病、脑瘫、神经发育障碍诊治,儿童神经发育评估、心理测验、神经电生理检查,以及运动、物理、作业、认知、语言、感统等康复训练。在基因治疗儿童遗传性脑白质营养不良、体外反搏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、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脑病等方面进行了临床研究。

  专科特色:开设儿童神经康复和癫痫诊疗中心、地中海贫血诊治示范中心、儿童哮喘专科。

  供稿:儿科

  审核:健康宣教科

发布:医院办公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