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,也是人体唯一能通过皮肤合成的维生素。它主要参与钙磷代谢,被称为“骨骼的守护者”,同时也有调节免疫、调节情绪的作用,和心脑血管疾病也密切相关。
为什么现代人容易缺乏维生素D?
日照不足:室内办公、防晒霜使用(SPF30可阻挡95%的维生素D合成),高纬度地区冬季阳光紫外线弱。
饮食来源有限:天然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少:深海鱼(三文鱼、沙丁鱼)、蛋黄、动物肝脏等,素食者或饮食不均衡者更易缺乏。
特殊人群需求高:孕妇、哺乳期女性、婴幼儿、骨质疏松患者、慢性肾病或肠道吸收障碍人群、老年人皮肤合成能力下降(70岁时仅为年轻人的25%)。
缺乏维生素D的预警信号
骨骼问题:骨痛、肌肉无力、儿童佝偻病、成人骨质疏松。
免疫力下降:反复感冒、炎症反应。
情绪异常:抑郁、季节性情绪失调(可能与冬季日照减少相关)。
其他关联:研究提示可能与糖尿病、自身免疫疾病风险相关。
如何科学补充维生素D?
免费来源——晒太阳
时间:春秋夏季10:00-15:00,暴露四肢晒10-30分钟(肤色深者需更久)。
频率:每周2-3次,不隔玻璃(玻璃阻挡紫外线B)。
注意:避免晒伤,结束后及时涂抹防晒霜。
饮食补充
天然食物:1份三文鱼(85g)≈400-600 IU。
强化食品:牛奶、燕麦片(查看营养标签)。
维生素D补充剂:
适用人群:日照不足者、65岁以上老人、孕妇、检测缺乏者
剂量参考(中国居民膳食指南):成人每日推荐摄入量:400 IU
缺乏者治疗剂量:需医生指导,可能达2000-5000 IU/日
剂型选择:维生素D3比D2吸收率更高。
避坑指南:这些误区要警惕!
❌ “补得越多越好”:过量可能引起血钙升高、肾结石(但日常剂量极少超标)。
❌ “靠饮食就能补足”:吃够每日所需需每天吃15个鸡蛋或1kg奶酪!
我需要检测维生素D水平吗?
建议检测人群:长期室内工作者、骨质疏松患者、不明原因骨痛者。
检测指标:血清25-羟维生素D(25(OH)D)。
骨化三醇、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的区别:
维生素D是“隐形健康卫士”,但补充需个性化。日常可通过“阳光+饮食+检测”三步策略科学管理,特殊人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补充剂。
记住:适度晒太阳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!
供稿:全科医学科 贾芮
审核:健康宣教科
发布:医院办公室